发布时间:2022-05-22 14:17:47
南宋末期,江南水乡里有一个小村庄,散落着十几户人家,村尾住着一户姓魏的人家,户主在家排行第五,从小就有一点憨,人称魏憨五。
魏憨五虽然有一点憨,但是心地善良,为人诚实,老少无欺。他的妻子姓卫,同音不同字,嫁过来快两年了,生了一个大胖小子,一家三口过着快乐的日子。
这一天,魏憨五听从妻子的吩咐,挑着一担谷到集市上卖掉,买两坛酒回来,过两天儿子一周岁,待客要用。走到半路上,他看见一个老头,手里拿着镰刀,镰刀上扎着一只小乌龟。
镰刀从小乌龟的背上扎进去,小乌龟伸出头和四肢,在空中晃动着,看样子十分痛苦。魏憨五觉得很残忍,忍不住开口说:“大叔,你这样扎乌龟,它不疼吗?”老头没好气地说:“你又不是乌龟,怎么知道它疼?”魏憨五生气地说:“你也不是乌龟,又怎么知道它不疼?”
老头站住,说道:“我在田沟里看见这只小乌龟,想弄回家里下酒,一只手拿着扁担,一只手拿着镰刀,不用镰刀扎它,我怎么拿回家?再说了,回到家里它也是一个死,还管它疼不疼的?”
魏憨五看了小乌龟一眼,说道:“你要么一镰刀杀死它,这样半死不活的,不是让它受折磨吗?”老头来了气,说道:“就你心善,你要是心善,就把小乌龟买下来放生啊,何必假惺惺的装善人?”魏仙草百痛康胶囊憨五也来了气,放下担子,说道:“买就买,你说说看,多少钱?”
老头本来只是说说气话而已,没想到魏憨五真要买,老头后悔起来。这只小乌龟,按照市场价,也卖不到两个钱币,如果卖给魏憨五,不就证明老头输了吗?他一赌气,索性狮子大开口,说道:“也不多要,就你这一担谷子,就行了。”
魏憨五一听,心里说,这老头没个正经,我也不和他歪缠了,挑起担子要走。老头冷笑道:“果然是个假善人,又想装心善,又舍不得钱,这不是让人笑话吗?”魏憨五涨红着脸说:“小乌龟值不了那个价。”
老头得理不饶人,高声说:“行善积德,怎么能算计钱呢?”于是大肆嘲笑起来,极尽挖苦之能事。这事要是搁现在,也就是争吵一番而已,但是古人十分注重信誉,讲究面子,魏憨五被嘲笑得面红耳赤,脖子一梗,喊道:“就这么说定了,一担谷子换一只小乌龟,小乌龟是我的了。”
说罢,魏憨五伸手去拿小乌龟,老头却说:“且慢,先立下字据。”他担心魏憨五日后反悔,立下字据后,坐实这件事,日后反悔不得。恰好路上过来一个秀才,两人便请秀才写了字据,画押后,各自一张。老头把小乌龟从镰刀上拔下来,挑起担子就走。
魏憨五捧着小乌龟,跟在老头身后,到了老头家里,老头倒掉谷子,魏憨五挑起空箩筐,回家去了。
到了家里,魏憨五将此事说了,卫氏善解人意,没有责怪魏憨五,安慰他说:“没关系,就当给儿子积福了,明天再挑一担谷去卖。”
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蚁胶囊北京医苑堂魏憨五找六叔要了一些药粉,撒在小乌龟背部的伤口上。六叔是个半拉子郎中,能治一些简单的病症,家里备有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粉,左邻右舍找他要,都不要钱的。魏憨五腾出一个大木盆,把小乌龟养在盆里。
过了一段时间,小乌龟背上的伤口愈合,留下一道疤痕,非常显眼,魏憨五把它捉到江边,放生了。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一转眼,四十多年过去。魏憨五夫妻俩早已作古,他的小孙女莲蓬也快十六岁了,已经许配给钟家后生为妻。
此时,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,到处兵荒马乱的仙草百痛康官方旗舰店官网,老百姓都拖家带口出去躲避兵乱。莲蓬跟着父母哥哥们出去逃难,半路上遇见一队马军,专抢钱财和女子。莲蓬也没有幸免,被兵士抢走。
兵士们把妇女集中起来,装上大船,运到城里卖钱。船只行驶在江中,忽然前面浮起十几只乌龟,挡在船前。船夫惊呼,军士们跑到船舷边观望。有好事者拿出弓箭,向乌龟们射去,箭支都落入江水中。
这时,船尾悄悄地爬上一只大乌龟,足有小磨一般大。它咬着莲蓬的裤脚,使劲一拖。莲蓬和女子们都望着前面的江面上,猝不及防,立足不稳,跌倒在船板上,被大乌龟拖入水中。等到军士们听见女子们的惊呼声,跑向船尾时,莲蓬顺着江水,早已漂远。军士们只能望着湍急的江水兴叹。而此时,船前的乌龟们,也都沉入水中不见了。
大乌龟驮着莲蓬,顺着江水往下漂流了二十多里,在一处浅滩上停了下来。莲蓬站起来,跪在地上冲大乌龟叩头,感谢它的搭救之恩。她忽然发现,大乌龟的背上,有一道显眼的疤痕,猛然想起小时候,爷爷魏憨五给她讲过的救助小乌龟的故事,禁不住扑上前抱着大乌龟,问道:“你就是当初那一只小乌龟,是不是?”
大乌龟当然说不出话来,却伸出头,点了三下。莲蓬抱着它,喜极而泣。想不到当初爷爷救助的小乌龟,如今将她救出苦海。不然的话,她就会被卖入青楼,沦落风尘,遭受无尽的折磨。
这时,不远处仙草百痛康官网正品保障的小山上,飘来钟声,那是一座尼姑庵。莲蓬跑到尼姑庵里,乞求帮助。老尼心善,留下莲蓬,让她在庵堂里浆洗衣服,干一些杂活。
一年后,世道安定了,莲蓬向老尼告辞。老尼拿出一百多枚钱币,资助她回家。到了家里,父母哥哥们早已回家。大家看见她,喜极而泣。后来,钟家后生把莲蓬迎娶回家。
几年后,莲蓬的日子好了起来,她拿出一笔钱,和老公一起,到尼姑庵感谢老尼。
正所谓行善积德,福及子孙。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,在于借事喻理,劝人为善,与封建迷信毫无瓜葛。
欢迎大家长按点赞三秒,你的支持,就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源泉!
(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