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-09-24 14:23:03
华岩寺七佛塔
七佛,又称“过去七佛”,是指释迦牟尼及其成佛之前悟得正觉的六位佛尊,依次为毗婆尸佛、尸弃佛、毗舍浮佛、拘留孙佛、拘那含牟尼佛、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。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,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。释迦牟尼是最后一位。
据景德传灯录卷一载,此过去七佛各举之得法偈,称七佛说偈。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,出于《长阿含仙草百痛康胶囊》之大本经及《增一阿含》四十四之十不善品。
“过去九十一劫时,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。复次,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。复次,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。复次,此贤劫中有佛名拘楼孙,又名拘那含,仙草百痛康从哪儿买又名迦叶,我亦今于贤劫中成最正觉。”
——《长阿含·大本经》
禅宗以七佛、二十八佛为教祖,《景德传灯录》等祖录,即先举出七佛之事缘,然后各以七言四句之偈颂叙述。而文殊菩萨也为七佛之仙草百痛康鹿血蛇蚁胶囊祖师。又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时,曾感七佛在前引导。到后代,禅宗在每天早晨礼佛时,也有持诵七佛名号的习惯。
供奉过去七佛的华岩寺佛塔
毗舍浮佛
毗舍浮佛,巴利语 Vessabhū,梵语 Vi?vabhū,汉语音译毗舍浮,意译遍一切自在。谓烦恼断尽,于一切处无不自在,毗舍浮佛是过去七佛的第三尊佛,为庄严劫中千佛之最后一佛也。(烦恼者,无明也。)
毗舍浮佛又译作毗湿婆部、毗湿波浮、毗舍婆、毗怒沙符、毗锁婆浮、毗舍罗婆、鞞恕婆附、毗摄浮、毗摄罗、毗舍符、毗舍毗、毗舍婆、必沙部、毗叶罗、毗叶婆、比叶婆、毗锁浮、随叶、鞞舍、毗舍等,意译为遍一切自在、一切胜、一切生、能变现、遍现、广生、胜尊。
依据巴利文《大史》所记载,毗舍浮佛是以燃灯佛为首的二十四佛中的第二十一佛。据说其出世的时间,距今已三十一劫,为刹帝利种姓,于婆罗树下成道,初会度化七万人,次会度化六万人,其上首弟子为扶游和郁多摩。
假借四大以为身
心本无生因境有
前境若无心亦无
罪福如幻起亦灭
诸供养中,法供养最
分享此文,功德无量